
当你走进永兴县湘阴渡街道大寺村,一条条村道平坦齐整,砖房小院错落有致,房前屋后村容整洁……一幅美丽动人的画卷跃入你的眼帘。
智者乐水。西河,因盘绕郴州西北而得名。一河清水,穿行于小镇村舍林樾阡陌之间,全长142公里,流经桂阳、北湖、苏仙、永兴4个县区、9个乡镇街道、52个行政村。水作青罗带,山如碧玉簪。大寺村毗邻悠悠西河,滔滔江水碧波荡漾、现代化小洋楼鳞次栉比、景观绿化整齐划一、宽阔道路干净整洁、农耕文化别具一格、五彩游道沿河蜿蜒、河岸鲜花灿烂、游人拍照打卡,处处呈现出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、美美与共的乡村振兴新画卷,令人赏心悦目。一条西河有说不完的故事,道不完的情怀。大寺村涵养文化根脉为乡村“铸魂”的万亩竹林与青山绿水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,将南竹产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,唱响“春赏花、夏嬉鱼、秋品果、冬食笋”的休闲农业四季歌。
仁者乐山。传说古时候,大寺村在与耒阳交界的一座山下住着一户农夫,全家三口人过着平淡的生活。有一天,农夫的女儿上山去挖野菜,在半山腰的草丛中发现一个闪光的珠子,她立马捡回了家。父亲一看,这可不是一颗普通的珠子,极像画像中天龙嘴里那颗仙珠。善良的农夫为保当地风调雨顺,决定把仙珠还给龙王。父女俩爬上山顶,女儿手举龙珠,对天呼喊:龙王啊,我捡到了你掉下来的珠子,现在还给你,你来拿去吧!喊声传向天空,立刻万道金光照着农夫和女儿,龙王收去了掉落的珠子。为了褒扬民女献珠有功,立马奏请玉帝下旨,将民女列为仙班,取名为龙珠仙女。民女成仙后,也不忘父母和当地百姓,总是保佑着当地风调雨顺,民生安康。老百姓就把民女捡到珠子的山取名为龙珠岭,把民女献珠的山头取名为龙珠仙。后来,一位高僧云游到此,只见万座山峰尽收眼底。高僧感叹,这真是一个人间仙境,修行的绝佳之地,就在此修建了一座寺院,取名为万峰寺。万峰寺坐西朝东,气派恢宏、辉煌壮丽、坡岗林木葱茏,四周环境优雅。内有大雄宝殿、天王殿、三宝殿、地藏王殿、东厢、西厢。庄严肃穆的殿堂楼阁从翠山碧岭中拔地而起,樟刻和石刻佛像栩栩如生。伫立万峰寺,近看高楼大厦,古色民居,鳞次栉比,街巷车道,独具特色,韵味无穷、苍松碧竹,尽现眼前。远眺蓝天碧海,岛屿礁岩,波涛拍岸,浪花溅雪,十分壮观,百里山河,万顷绿波,耕养连片,尽收眼底,山、水、城浑然一体,竹、林、楼错落有致,令人心旷神怡。万峰禅寺,佛语人生、永福素斋、高僧开示、天籁梵音般的佛乐,汲取佛法甘露的祈福法会,是领略湘南风光、感受佛教文化的上佳去处。
游者乐花。大寺村的湘莲种植基地在西河岸边的大坪、庄上和罗家。莲塘里片片青翠欲滴的荷叶,宽大圆润,悠然铺展,撑起一把把翠绿的伞盖,乳白、淡粉、深红等不同颜色的花瓣或横卧、或斜倚、或直立,姿态各异的荷花在碧绿中晕染开来,争奇斗艳。微风吹拂,荷叶轻轻卷动,莲花摇曳,清香四溢,一幅诗意盎然的田园画卷呼之欲出,吸引了不少赏花者,湘莲进入花期后,该村湘莲种植基地成了网红打卡点,游人如织。穿梭于荷塘之间,与碧波红莲为伴,不仅可以欣赏夏日美景,还可感受到炎夏的丝丝凉意。这里已是不少文人墨客寻找“诗和远方”的绝妙之地。
村民乐业。清末民初,大寺村陈氏聚集地的后岭山上,一度出现乱砍滥伐森林的现象,昔日古树参天、四季如春的自然环境遭受到人为的破坏。乡绅陈捡章看在眼里急在心里,他思来想去想出一个办法,在陈氏宗祠召集村民代表座谈会,专题商量禁止后岭山上乱砍滥伐森林的现象,并立下封山育林的村规民约。村规民约制定好了,怎么样去执行呢?这个问题又让陈捡章为难了,他七天七夜难以入眠,之后他暗示一个家人在大白天来到后岭山上砍伐了一根树木,明目张胆地背回家中。村民议论纷纷,说三道四,纷纷指责陈捡章既立牌坊又做贼。陈捡章主动将家里的肥猪杀掉,邀请父老乡亲举行谢罪宴,并当场认罚,按照村规民约处罚到位。陈捡章这一举动,为陈氏族人执行封山育林的村规民约做出了榜样。如今的大寺村,大面积种植优质稻,纯绿色、无公害,在市场上特受欢迎,供不应求。他们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模式,建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,并将其作为产业孵化基地,大力发展湘莲、烤烟、桑葚、冰糖橙、板栗、油茶等绿色生态农业。特别是在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帮助下,走出一条立足自身实际、不断发展产业的新路子。
责编:何文静
来源:永兴县融媒体中心
版权作品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。经授权后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
下载APP
分享到